首頁 > 信息資訊 > 正文

河南??h:加強古城保護 助推人居環境改善

  • 收藏
  • 打印
  • 字小-
  • 字大+
日期:2024-05-16 訪問次數:1

近年來,??h作為河南省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始終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擺在突出位置,按照“整體控制、重點保護、系統傳承、體現特色”思路,努力打造新時代的文化高地。

??h現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先后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等榮譽,2023年“??h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走出一條“保護名城之根、留住文化之魂”之路。

該縣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委員會,加強各部門溝通協調,促進名城保護工作有序開展。2020年以來,制定《鶴壁市??h古城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管理辦法》等文件,嚴厲打擊損毀文化遺存、破壞古城格局等行為。截至2023年年底,爭取上級項目10個,資金4.4億元,有效緩解了名城保護資金壓力。

深入挖掘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結合產業特點和城市布局,??h委托專業機構進行規劃,共編制《??h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h傳統街區保護規劃》等規劃方案65個,明確了以“一城一景、三街兩巷”為主體的保護框架。

按照“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原則,??h開展歷史文物、歷史建筑、古樹名木普查,截至2023年年底,共普查出文保單位98處、歷史建筑142處、古樹名木418棵,圍繞文物“四有”,積極劃定保護范圍、豎立保護標志、編制文物檔案、建立保護機構。

??h采用老磚、老瓦、老石頭、老工藝、老風貌等“五老”修繕手法,對東大街、南小西門里街等歷史街區沿街建筑進行保護修繕,對黎陽路、新華路實施示范街區改造,實現古城與新城建筑文化元素完美交融。截至2023年年底,當地累計投入資金22.6億元,實施古城保護修繕項目68個,縣衙、端木翰林府、風情四合院、街巷肌理修復等項目竣工投用,游客集散中心、古城肌理修復、雙秀坪、神霄宮殿前廣場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來源: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版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機電設備采購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機電設備采購平臺,轉載請必須注明機機電設備采購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關注微信
關注微信
關注App
關注App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頂部
精品无码你懂的在线观看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