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5日,第二屆“中國建造·慧享未來”建筑機器人大賽(以下簡稱“建筑機器人大賽”)暨第四屆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舉行,賽事匯集了全國19個城市、104個團隊、122項建筑機器人產品、作品同臺競技,多維度彰顯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的魅力。
2023年11月,首屆建筑機器人大賽在重慶涪陵舉辦,18個省市73家單位攜86項建筑機器人產品、作品參賽,一場場智慧與技術的較量讓人大開眼界。憑借出色的創新能力和豐富的產品展示,建筑機器人大賽一戰成名,成為國內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機器人競賽。
站在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新風口,如何更好地感知時代的新脈動?重慶的做法是:以建筑機器人大賽及川渝住博會為抓手,持續做大做強創新、融合、開放三大平臺,在加快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的道路上向“智”而行,以“質”致遠。
凝聚發展向“新”力 推動大批建筑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在工地應用
前不久,重慶東站項目工地,酷似縮小版挖掘機的鋪磚機器人一亮相就實力“圈粉”。只見它長臂一伸,內部自帶的噴漿機就噴出水泥漿,隨后一塊10余公斤重的瓷磚被輕松“抓”起,穩穩擺放到指定位置。
“我們項目已引入履帶抹平機器人、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四盤地面抹光機器人等多款機器人參與施工,效率是人工的4倍?!敝需F建重慶東站項目負責人介紹。
在兩江新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重慶醫院項目(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重慶醫院項目”)工地上,一個藍色的“大塊頭”揮舞著研磨盤,在地面高速旋轉,很快完成了一層樓的地坪研磨作業。
地坪研磨機器人只需一人操作面板,半天就能完成3到5個人一天的工作量,在研磨的同時還能收集灰塵,實現綠色、高效施工。在建筑機器人等高科技助力下,武漢協和重慶醫院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整體工期較計劃提前了100天。
放眼重慶,建筑機器人在工地“打工”并非新鮮事。這主要源于我市按照“試點區縣—示范企業—試點項目”的工作體系,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建設,推廣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集成式、體系化、系統性應用。目前,全市已培育智能建造試點區縣5個、示范企業10家、試點項目42個,推動10余款100余臺(套)建筑機器人與智能施工裝備落地應用,其中墻板安裝、混凝土整平、地坪研磨類建筑機器人初步實現工程規?;瘧?。
為什么重慶對建筑機器人情有獨鐘?
“建筑機器人之于智能建造,猶如智能建造之于建筑業,智能制造之于工業?!笔凶》砍青l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建筑業正處于全面深刻變革期,由粗放型發展加速向精細化發展轉型。與傳統工人的工作效率相比,建筑機器人能有效替代人工完成苦、臟、累、險工作,解決建筑市場勞務工人短缺、老齡化等問題,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時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工程建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成為建筑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代表。
積極搶灘建筑機器人賽道,我市抓住建設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契機,以建筑機器人研發和應用為重點,加速培育住建領域新質生產力,催生行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
圍繞項目推廣應用、產業創新孵化、人才全面培育等出臺扶持政策,形成涵蓋資金補助、評優評先、信貸支持等政策體系;集中攻關建筑機器人、工程全周期數智平臺等智能建造關鍵技術,僅重慶智能建造研究院科創中心就自主研發條板運輸和安裝機器人、視覺位移計等10余款建筑機器人和智能化裝備;籌集5000萬元,成立全國首支智能建造產業專項天使投資基金……隨著我市推動建筑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向縱深發展,更多“重慶建造”邁向“重慶智造”,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向新力不斷凝聚。
提升產業含金量 “四鏈”融合助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今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智能建造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三批)》,重慶5項經驗做法上榜并向全國推廣,涉及建設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加大智能建造研發力度等方面。
為什么重慶如此重視智能建造產業發展?
“如果說高質量發展是場登山賽,新質生產力就是賽程當中的一個制高點?!笔凶》砍青l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筑業是產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于深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加快推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為此,我市聚焦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以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實施智能建造,創新驅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融合發展,鼓勵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優質高效、競爭力強的現代建筑產業體系,開啟了一場“新質”和“高質”的雙向奔赴。
全力打通束縛智能建造產業發展的堵點、卡點,我市推動資金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四鏈”深度融合,不僅制定《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將機器人+智能建造作為重點領域,引導商業銀行、投資基金傾斜金融資源;還把建筑機器人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繪制建筑機器人產業鏈圖譜,把橋梁、隧道等建筑機器人產品納入我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目錄,培育出筑甲、江科等本土建筑機器人研發企業;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中冶賽迪、同炎數智等本土企業開展自主研發的輕筑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小渝兒數智化管理平臺實現對外輸出;引導重慶大學等高校增設智能建造學科專業,累計招生1700余人,在建筑業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領域增設智能建造內容,累計培訓專技學生8500余人。
發展建筑工業化方面,我市發布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相關標準、技術文件50余項,建立涵蓋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等建設全過程的標準體系;組織實施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59個,推動先進建筑工業化技術以及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產品體系化、集成式、系統性應用。通過科技創新、數字賦能、綠色發展和人才優勢相互融合,形成重慶建筑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合力。
一組數據說明了我市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成效。近年來,重慶先后獲評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全國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2023年,全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34%,提前兩年完成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的目標任務,25項智能建造和裝配式建筑經驗獲住建部推廣。
隨著智能建造、建筑工業化等新質生產力持續注入,我市建筑業的“含金量”不斷提升。目前,重慶建筑產業已初步形成“建筑產業集群、建筑產業特色園區、建筑產業基地”的多層結構體系。2024上半年,形成以智能建造為核心的現代建筑建造業產業產值1300億元,為“建造強市”建設注入強大動力。預計2025年,全市現代建筑產業產值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
開拓合作新局面 引導企業積極“走出去”尋找發展的“新藍?!?/p>
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協調是內在要求,開放是必由之路。
變競爭為競合,我市不僅積極“引進來”,還推動企業“走出去”,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打造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建筑業各種先進的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在更多領域實現從“跟跑者”向“領跑者”的轉變。
“連續舉辦3屆的川渝住博會,吸引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60家單位及行業領軍企業參展,已成為引領西部住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笔凶》砍青l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西部住建領域的第一風向標”,川渝住博會成功搭建深化兩地建筑企業合作的平臺,會上發布的住建領域機會清單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產業園區建設、小城鎮建設等領域,幫助許多企業拓展川渝市場,實現“開疆擴土”、多元化發展。
與此同時,川渝兩地通過標準互認、新技術推廣目錄等,促進兩地建筑業技術進步。川渝兩省市建立繼京津冀之后全國第二個區域工程建設標準一體化發展機制,累計互認工程建設標準5部;啟動川渝共推新技術探索示范,在全國率先跨區域推廣應用新技術58項。
除了川渝住博會外,建筑機器人大賽也是我市打造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的重要載體。
去年舉辦的首屆建筑機器人大賽,遴選了一批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建筑機器人產品、作品,發掘一批國內頂尖、行業領先的建筑機器人創新團隊;通過召開行業供需交流對接會,推動重慶智能建造研究院與全市19家建筑業企業、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建立合作關系,打造渝港合作標桿品牌。
“今年舉辦的建筑機器人大賽暨第四屆川渝住博會,將舉辦1場建筑機器人大賽、1場智能建造與建筑機器人發展交流大會、3個專題展以及n個配套活動,進一步搭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智能建造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繼續引領科技創新前沿,促進行業交流、企業合作和產業培育?!痹撠撠熑送嘎?。
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破發展之困,建筑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繼去年10月“川渝建筑企業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推介活動在廣州舉辦之后,今年9月重慶市建筑業暨房地產業“渝水天山,同心共建”展示推介活動在新疆舉行,40多家重慶建筑企業匯聚一堂,暢談“渝建入疆”的前景和實施路徑。
市外市場成為重慶建筑企業發展的“新藍?!?。以建工集團為例。過去五年,該集團在新疆承建了70多個項目?!霸诜鶈T遼闊的新疆,我們不僅聚焦傳統建筑領域,還期待在新能源、交通等領域更多參與當地建設發展?!苯üぜ瘓F負責人表示。
渝企“走出去”成效如何,數據最有說服力。今年1月至9月,本地企業出渝承攬工程實現產值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8.2%,較2023年全年提高1.3個百分點,占比達28%。其中,在四川完成398.5億元、同比增長18%,較2023年全年提高5.3個百分點,占市外產值比重達19.7%。截至目前,重慶企業入川共計3060家,四川入渝企業2946家,兩地企業交流合作頻繁,協同發展步伐加快。
從向“新”而行到“新”潮澎湃,重慶建筑企業發展的“含新量”“含金量”不斷提升,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持續增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能更加充沛。
下一步,市住房城鄉建委將以建筑機器人大賽、川渝住博會等為抓手,繼續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加快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以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力塑造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貢獻更多住建力量。